锐评|8.8:-1.5,此消彼长还将继续
锐评|8.8:-1.5,此消彼长还将继续
锐评|8.8:-1.5,此消彼长还将继续2025年6月(yuè)3日,韩国举行第21届总统大选。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李在明不出意料地以49.42%的(de)得票率胜选。这一结果距离其在2022年以0.73个百分点惜败于尹锡悦仅3年时间。时移世易、人事全非。曾是童工的他(tā)如今问鼎总统宝座,这位草根政治家的崛起折射出韩国社会的深刻变迁。李在明,这位落下六级伤残、出身寒门(hánmén)的律师(lǜshī),如何成长为最有(yǒu)可能引领韩国未来的人物?他的当选,又将如何影响中韩关系(zhōnghánguānxì)?
6月4日凌晨,李在明偕夫人在韩国首尔国会(guóhuì)前庆祝。新华社(xīnhuáshè)记者 姚琪琳 摄
草根逆袭(nìxí):李在明为何能登上总统宝座?
李在明的奋斗历程堪称(kānchēng)韩国社会变动的生动缩影。1964年,李在明出生于庆尚(qìngshàng)北道安东郡的一个贫寒家庭,在七个子女(zǐnǚ)中排行(páiháng)第五。小学毕业后,李在明辍学进入工厂打工,因事故致六级伤残,后来靠自学考入韩国中央大学(zhōngyāngdàxué)法律系,从此迎来人生转折。这段经历铸就了其“平民(píngmín)代言人”的鲜明形象。担任城南市长(2010—2018年)期间,他(tā)主推公共住房建设,以“为平民建市立医院”为号召切入政坛。在如今经济低迷的背景下,李在明的草根出身,对(duì)选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。
6月(yuè)2日,韩国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在首尔参加竞选活动。新华社记者(jìzhě) 姚琪琳 摄
李在明的(de)政治经历,特别是作为共同民主党党首的所作所为,也为他赢得了(le)广泛支持。2023年8月(yuè),他为抗议尹锡悦政府政策及日本核污染水排海问题,展开长达24天的绝食抗议,最终因健康恶化入院治疗。2024年1月的釜山遇刺事件更具戏剧性:即便颈部(jǐngbù)受伤,他仍以“此事应终结仇恨政治”为呼吁,进一步(jìnyíbù)强化了“反建制”的公众形象。2025年3月26日,首尔高等法院推翻一审(yīshěn)裁决,判其(qí)涉违反《公职(gōngzhí)选举法》无罪,扫清了其参选的障碍。虽然最高法院迅速要求重审并定罪,但在社会舆论和政治博弈的压力(yālì)下,庭审被推迟至6月18日即大选之后。
从政以来,李在明先后两次当选国会议员,两度担任共同民主党党首。今年4月27日,他以创纪录的得票率(89.77%)成为该党总统候选人。李在明不仅牢牢掌控党内基本(jīběn)盘,还赢得了多数中间(zhōngjiān)选民,甚至部分保守派选民的支持。当然(dāngrán),这与尹锡悦(yǐnxīyuè)执政3年民望(mínwàng)尽失,其非法发动“紧急戒严”将自己送上审判席;国民力量党也顽固拒绝反思、坚决反对弹劾(tánhé),使选民对其彻底失望,也有一定关系。
挑战重重(chóngchóng):新政府面临三大难题
李在明上任后的(de)首要难题是面对(duì)来自尹锡悦及国民力量党的压力。本次大选是因尹锡悦发动戒严(jièyán)(jièyán)失败所致(suǒzhì)的提前选举,大选一方为(wèi)成功解除戒严并主导弹劾的共同(gòngtóng)民主党,另一方主要为坚持维护尹锡悦、反对弹劾的国民力量党。因此(yīncǐ),这场选战实质上是“弹劾”与“反弹劾”的加时赛。尽管他多次强调不搞政治报复,但当选后该追究的仍将依法推进。共同民主党作为执政党,掌控多数议席,有望通过特别立法加快对“戒严”事件残余势力的调查与审判,并择机推动宪法修订。不过,国民力量党仍掌握国会35%席位,保守阵营依旧主导舆论,新政府要实现目标,需要高度(gāodù)的政治智慧。
2024年12月14日拍摄的韩国国会议事堂(yìshìtáng)。新华社(xīnhuáshè)记者 姚琪琳 摄
第二(dìèr)大难题是应对美国施加的高额关税难题。韩美两国于(liǎngguóyú)4月24日在(zài)华盛顿举行2+2高层贸易会谈,商定将在美国“对等(děng)关税宽限期”于7月8日届满前达成全面协议。目前,双方(shuāngfāng)围绕贸易平衡、非关税壁垒、经济(jīngjì)安全、数字贸易、原产地规则与商业因素六大领域展开第二轮技术(jìshù)磋商,并计划于6月中旬举行部长级会议,整合协议成果。美国指责韩国(hánguó)存在20余项非关税壁垒,并要求其增加给驻韩美军的防务支出,韩国则希望通过谈判重返韩美自由贸易协定(FTA)。
第三个重大(zhòngdà)难题是(shì)恢复民生经济。尹锡悦执政期间,韩国GDP增速由3.2%骤降至1.1%,韩国官方智库韩国开发研究院(KDI)最新预测显示(xiǎnshì)2025年韩国的经济增长预期仅为0.8%。出口、投资、消费、股市几乎全面下滑,物价、汇率、失业率(shīyèlǜ)普遍上涨。长达5个月的戒严风波和(hé)政治动荡进一步冲击经济。李在明以“真正的大韩民国(dàhánmínguó)”为竞选口号上台,恢复经济增长、改善(gǎishàn)民生将成为其头等任务。然而,作为外向型经济体,韩国的经济复苏也(yě)将受到国际市场和外部环境的深刻影响。
中韩关系:有(yǒu)改善愿望但仍面临强大掣肘
李在明政府倡导“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实用外交”,强调应依据国家利益实行灵活、务实的对外政策,保持自主性(zìzhǔxìng)与多元化。笔者认为(rènwéi),在中美(zhōngměi)竞争加剧的背景下,新一届韩国政府(hánguózhèngfǔ)将致力于在维持韩美同盟和(hé)美日韩合作的基础上,继承文在寅政府的新南方、新北方政策,稳步推进(tuījìn)与中俄、亚洲及全球南方国家的务实合作,以应对新形势下的国际政治与经贸环境变化。
2025年2月15日,韩国游客在张家界(zhāngjiājiè)国家森林公园袁家界(yuánjiājiè)景区游玩。新华社发(吴勇兵 摄)
就中韩关系(zhōnghánguānxì)而言,李在明团队主张深化成熟(chéngshú)的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。李在明本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中韩两国经济联系紧密、地理(dìlǐ)相邻,应在贸易、文化(wénhuà)、气候等领域拓展合作。他还倡导通过各层级战略沟通共同稳定(wěndìng)朝鲜半岛局势,通过韩中日三边合作机制制度化加强区域协作。他曾多次公开表示,韩国不应介入台湾问题,显示出(chū)与尹锡悦政府相当不同的外交(wàijiāo)姿态。这些立场有助于中韩关系走出低谷,重建战略互信。
然而,李在明对华政策的(de)调整也面临诸多内外掣肘。韩国国内(guónèi)的反华情绪不容忽视,极右势力(shìlì)的操弄不会(búhuì)停止,中韩之间的经济竞争结构也依然存在。尤其(yóuqí)值得警惕的是,美国可能会继续施压韩国,迫使其在政治、经济、军事领域加强与(yǔ)美国的合作,以应对与中国的关系。如果李在明选择拒绝,可能遭致美方指责(zhǐzé)“削弱同盟”,甚至以撤军相威胁。如何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并推进对华合作,将成为检验新一届韩国政府是否有意愿、有能力深化中韩战略合作关系的关键所在。
作者 |詹德斌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(duìwàijīngmàodàxué) 朝鲜半岛(cháoxiānbàndǎo)研究中心主任、教授 上海市朝鲜半岛研究会副会长 编审 |胡俊峰 刘倩 微信编辑 |刘倩 谭妍(tányán)

2025年6月(yuè)3日,韩国举行第21届总统大选。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李在明不出意料地以49.42%的(de)得票率胜选。这一结果距离其在2022年以0.73个百分点惜败于尹锡悦仅3年时间。时移世易、人事全非。曾是童工的他(tā)如今问鼎总统宝座,这位草根政治家的崛起折射出韩国社会的深刻变迁。李在明,这位落下六级伤残、出身寒门(hánmén)的律师(lǜshī),如何成长为最有(yǒu)可能引领韩国未来的人物?他的当选,又将如何影响中韩关系(zhōnghánguānxì)?

6月4日凌晨,李在明偕夫人在韩国首尔国会(guóhuì)前庆祝。新华社(xīnhuáshè)记者 姚琪琳 摄
草根逆袭(nìxí):李在明为何能登上总统宝座?
李在明的奋斗历程堪称(kānchēng)韩国社会变动的生动缩影。1964年,李在明出生于庆尚(qìngshàng)北道安东郡的一个贫寒家庭,在七个子女(zǐnǚ)中排行(páiháng)第五。小学毕业后,李在明辍学进入工厂打工,因事故致六级伤残,后来靠自学考入韩国中央大学(zhōngyāngdàxué)法律系,从此迎来人生转折。这段经历铸就了其“平民(píngmín)代言人”的鲜明形象。担任城南市长(2010—2018年)期间,他(tā)主推公共住房建设,以“为平民建市立医院”为号召切入政坛。在如今经济低迷的背景下,李在明的草根出身,对(duì)选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。

6月(yuè)2日,韩国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在首尔参加竞选活动。新华社记者(jìzhě) 姚琪琳 摄
李在明的(de)政治经历,特别是作为共同民主党党首的所作所为,也为他赢得了(le)广泛支持。2023年8月(yuè),他为抗议尹锡悦政府政策及日本核污染水排海问题,展开长达24天的绝食抗议,最终因健康恶化入院治疗。2024年1月的釜山遇刺事件更具戏剧性:即便颈部(jǐngbù)受伤,他仍以“此事应终结仇恨政治”为呼吁,进一步(jìnyíbù)强化了“反建制”的公众形象。2025年3月26日,首尔高等法院推翻一审(yīshěn)裁决,判其(qí)涉违反《公职(gōngzhí)选举法》无罪,扫清了其参选的障碍。虽然最高法院迅速要求重审并定罪,但在社会舆论和政治博弈的压力(yālì)下,庭审被推迟至6月18日即大选之后。
从政以来,李在明先后两次当选国会议员,两度担任共同民主党党首。今年4月27日,他以创纪录的得票率(89.77%)成为该党总统候选人。李在明不仅牢牢掌控党内基本(jīběn)盘,还赢得了多数中间(zhōngjiān)选民,甚至部分保守派选民的支持。当然(dāngrán),这与尹锡悦(yǐnxīyuè)执政3年民望(mínwàng)尽失,其非法发动“紧急戒严”将自己送上审判席;国民力量党也顽固拒绝反思、坚决反对弹劾(tánhé),使选民对其彻底失望,也有一定关系。
挑战重重(chóngchóng):新政府面临三大难题
李在明上任后的(de)首要难题是面对(duì)来自尹锡悦及国民力量党的压力。本次大选是因尹锡悦发动戒严(jièyán)(jièyán)失败所致(suǒzhì)的提前选举,大选一方为(wèi)成功解除戒严并主导弹劾的共同(gòngtóng)民主党,另一方主要为坚持维护尹锡悦、反对弹劾的国民力量党。因此(yīncǐ),这场选战实质上是“弹劾”与“反弹劾”的加时赛。尽管他多次强调不搞政治报复,但当选后该追究的仍将依法推进。共同民主党作为执政党,掌控多数议席,有望通过特别立法加快对“戒严”事件残余势力的调查与审判,并择机推动宪法修订。不过,国民力量党仍掌握国会35%席位,保守阵营依旧主导舆论,新政府要实现目标,需要高度(gāodù)的政治智慧。

2024年12月14日拍摄的韩国国会议事堂(yìshìtáng)。新华社(xīnhuáshè)记者 姚琪琳 摄
第二(dìèr)大难题是应对美国施加的高额关税难题。韩美两国于(liǎngguóyú)4月24日在(zài)华盛顿举行2+2高层贸易会谈,商定将在美国“对等(děng)关税宽限期”于7月8日届满前达成全面协议。目前,双方(shuāngfāng)围绕贸易平衡、非关税壁垒、经济(jīngjì)安全、数字贸易、原产地规则与商业因素六大领域展开第二轮技术(jìshù)磋商,并计划于6月中旬举行部长级会议,整合协议成果。美国指责韩国(hánguó)存在20余项非关税壁垒,并要求其增加给驻韩美军的防务支出,韩国则希望通过谈判重返韩美自由贸易协定(FTA)。
第三个重大(zhòngdà)难题是(shì)恢复民生经济。尹锡悦执政期间,韩国GDP增速由3.2%骤降至1.1%,韩国官方智库韩国开发研究院(KDI)最新预测显示(xiǎnshì)2025年韩国的经济增长预期仅为0.8%。出口、投资、消费、股市几乎全面下滑,物价、汇率、失业率(shīyèlǜ)普遍上涨。长达5个月的戒严风波和(hé)政治动荡进一步冲击经济。李在明以“真正的大韩民国(dàhánmínguó)”为竞选口号上台,恢复经济增长、改善(gǎishàn)民生将成为其头等任务。然而,作为外向型经济体,韩国的经济复苏也(yě)将受到国际市场和外部环境的深刻影响。
中韩关系:有(yǒu)改善愿望但仍面临强大掣肘
李在明政府倡导“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实用外交”,强调应依据国家利益实行灵活、务实的对外政策,保持自主性(zìzhǔxìng)与多元化。笔者认为(rènwéi),在中美(zhōngměi)竞争加剧的背景下,新一届韩国政府(hánguózhèngfǔ)将致力于在维持韩美同盟和(hé)美日韩合作的基础上,继承文在寅政府的新南方、新北方政策,稳步推进(tuījìn)与中俄、亚洲及全球南方国家的务实合作,以应对新形势下的国际政治与经贸环境变化。

2025年2月15日,韩国游客在张家界(zhāngjiājiè)国家森林公园袁家界(yuánjiājiè)景区游玩。新华社发(吴勇兵 摄)
就中韩关系(zhōnghánguānxì)而言,李在明团队主张深化成熟(chéngshú)的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。李在明本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中韩两国经济联系紧密、地理(dìlǐ)相邻,应在贸易、文化(wénhuà)、气候等领域拓展合作。他还倡导通过各层级战略沟通共同稳定(wěndìng)朝鲜半岛局势,通过韩中日三边合作机制制度化加强区域协作。他曾多次公开表示,韩国不应介入台湾问题,显示出(chū)与尹锡悦政府相当不同的外交(wàijiāo)姿态。这些立场有助于中韩关系走出低谷,重建战略互信。
然而,李在明对华政策的(de)调整也面临诸多内外掣肘。韩国国内(guónèi)的反华情绪不容忽视,极右势力(shìlì)的操弄不会(búhuì)停止,中韩之间的经济竞争结构也依然存在。尤其(yóuqí)值得警惕的是,美国可能会继续施压韩国,迫使其在政治、经济、军事领域加强与(yǔ)美国的合作,以应对与中国的关系。如果李在明选择拒绝,可能遭致美方指责(zhǐzé)“削弱同盟”,甚至以撤军相威胁。如何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并推进对华合作,将成为检验新一届韩国政府是否有意愿、有能力深化中韩战略合作关系的关键所在。

作者 |詹德斌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(duìwàijīngmàodàxué) 朝鲜半岛(cháoxiānbàndǎo)研究中心主任、教授 上海市朝鲜半岛研究会副会长 编审 |胡俊峰 刘倩 微信编辑 |刘倩 谭妍(tányán)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